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承德KTV招聘网 > 承德热点资讯 > 承德学习/知识 >  【品评】,《秦风·蒹葭》一诗的主题学者们看法分歧甚大其实本诗

【品评】,《秦风·蒹葭》一诗的主题学者们看法分歧甚大其实本诗

2022-12-05 14:57:11 发布 浏览 793 次

【品评】 《秦风·蒹葭》一诗的主题,学者们看法分歧甚大。其实,本诗是“牵牛织女”早期传说的反映。织女原型即秦人始祖女修。“女修织,玄鸟陨卵,女修吞之,生子大业”(《史记·秦本纪》)。大业即秦人由母系氏族社会过到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领袖人物。牵牛的原型为周人远祖叔均,《山海经》中有两处记载他发明了牛耕,并且赶走旱魃,后人以之为田祖。这两位杰出的人物被本民族分别命名为天汉边上的星名——织女、牵牛(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》中产生于西周末年的《大东》一诗)。周平王东迁之后,秦人有周人之地,“收周馀民有之”,周秦文化的交融形成了“牵牛织女”的故事。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已有“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,不出三岁,弃若亡”的记载,看来,在秦代以前已形成牵牛织女的悲剧故事。汉水发源于今天水西南(东汉以后上游部分由略阳折而南流,同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东汉水分之为二),自古天河被称为“汉”、“天汉”,俱同秦文化有关。

本诗前两句点出了时令与具体时间,是在秋天的一个早晨。诗人通过老青色的狄、芦、霜、露,描绘出一幅给人以静谧、清冷感觉的图画,表现了“我”的孤独。

诗人是希望走近他所想往的人(欲“溯洄从之”,亦欲“溯游从之”),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即,无法到伊人身边。而那个人呢,则给人以缥缈不定的感觉。诗人无论怎样追求,总不得如愿。这种心情是失望、急切掺杂着的。诗不正面刻画或赞美“伊人”,而只从诗人对她追求的强烈愿望来表现这是一个很值得追求的人。

陈子展《诗三百解题》说:“不错,我们不能确指其人其事。但觉《秦风》善言车马田猎,粗犷质直。忽有此神韵缥缈不可捉摸之作,好像带有象征的神秘的意味,不免使人惊异,耐人遐思。在《三百篇》中只有《汉广》和这首诗相仿佛。可是《汉广》诗人自己明说是求汉上游女而她不可求;这诗所求的是所谓伊人,伊人何人竟不可晓了。可晓的是诗人渴想求见伊人而伊人竟不得而见。”陈子展先生虽未能指明诗的本事,但注意到了它的特征的几个方面,尤其注意到同汉水边相关传说的关系,是有启发性的。汉水边上神女的传说,应该是织女传说的早期分化。男女双方分隔在汉水两岸,不能相见,这同牵牛织女被隔在天汉两侧的情节是一致的。所以说,《蒹葭》这首诗的朦胧诗意中,实际上包含着《牛郎织女》这个中国民间流传的最古老的传说故事。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《日书》秦简中有两简写到牵牛织女的情节。《日书》甲种155简云:“牵牛以取织女,不果,三弃。”第三简简背云:“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,不出三岁,弃若亡。”看来《三辅黄图》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以后“渭水贯都以象天汉,横桥南渡以法牵牛”,是可信的。秦简中说“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”,是说他们分离了。在古代极少有丈夫被妻子抛弃的,有之,则是女方因门第的原因而从中作梗,加以破坏。所谓“不出三岁,弃若亡”,是说他们夫妻在一起只三年,女的便离去,丢弃了他们,就像从来没有一样。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很久,才有可能成为民间嫁娶选择吉日的参考或忌讳。《秦风·蒹葭》为我们考察这个传说早期流传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文献。

黄鸟

交交黄鸟,止于棘。谁从穆公?子车奄息。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临其穴,惴惴其慄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。如可赎兮,(10)人百其身。(11)

交交黄鸟,止于桑。谁从穆公?子车仲行(12)。维此仲行,百夫之防。(13)临其穴,惴惴其慄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。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

交交黄鸟,止于楚。谁从穆公?子车虎(14)。维此虎,百夫之御。(15)临其穴,惴惴其慄。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。如可赎兮,人百其身。

交交:鸟鸣声。黄鸟:黄雀。

止:停落。栖止。棘:酸枣树。第二、三章言“止于桑”、“止于楚”,皆小树,以喻三良之死不得其所。又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说,“棘”指紧急,桑谐音死丧,楚指痛楚,是音近取义的双关词。

从:从死,陪葬。穆公,秦国的君主,名任好,春秋五霸之一。

子车奄息:秦国的大夫。子车是氏(春秋以前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)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作“子舆”。

维:句首语气词。

百夫:一百个男子。特:匹敌。《毛诗传笺通释》:“《柏舟》诗:‘实为我特’,《传》:‘特,匹也。’此《传》‘乃特百夫之德’,正训‘特’为‘匹’。匹之言敌也,当也。”此句说子车奄息的才德抵得上一百人。

穴:墓穴。以活人为殉,或杀于墓穴中,或活埋其中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