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承德 [切换]
    承德KTV招聘网 > 承德热点资讯 > 承德学习/知识 >  旧《尚书·禹贡》云“云梦土作乂”太宗皇帝时得古本《尚书》作“

    旧《尚书·禹贡》云“云梦土作乂”太宗皇帝时得古本《尚书》作“

    时间:2022-09-13 02:26:37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622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旧《尚书·禹贡》云“云梦土作乂”,太宗皇帝时,得古本《尚书》,作“云土梦作乂”,诏改《禹贡》从古本。予按孔安国注:“云梦之泽在江南。”不然也。据《左传》:“吴人入郢……楚子涉雎济江,入于云中。王寝,盗攻之,以戈击王……王奔郧。”楚子自郢西走涉雎,则当出于江南;其后涉江入于云中,遂奔郧,郧则今之安陆州。涉江而后至云,入云然后至郧,则云在江北也。《左传》曰:“郑伯如楚……王以田江南之梦。”杜预注云:“

    旧《尚书·禹贡》云“云梦土作乂”,太宗皇帝时,得古本《尚书》,作“云土梦作乂”,诏改《禹贡》从古本。予按孔安国注:“云梦之泽在江南。”不然也。据《左传》:“吴人入郢……楚子涉雎济江,入于云中。王寝,盗攻之,以戈击王……王奔郧。”楚子自郢西走涉雎,则当出于江南;其后涉江入于云中,遂奔郧,郧则今之安陆州。涉江而后至云,入云然后至郧,则云在江北也。《左传》曰:“郑伯如楚……王以田江南之梦。”杜预注云:“楚之云梦,跨江南北。”曰“江南之梦”,则云在江北明矣。元丰中,予自随州道安陆入于汉口,有景陵主簿郭思者,能言汉沔间地理,亦以谓江南为梦,江北为云。予以《左传》验之,思之说信然。江南则今之公安、石首、建宁等县,江北则玉沙、监利、景陵等县。乃水之所委,其地最下,江南二浙,水出稍高,云方土而梦已作乂矣。此古本之为允也。

    云梦:古代泽薮名。对其名称及分布范围等,历来解释甚多,沈括此条所辨亦为一说。土作乂:按传统的解释,此指云梦泽中亦有高平之地,水退时可以耕作。乂,治,指耕作。

    孔安国:西汉学者,孔子后裔。魏、晋以后传世的古文《尚书》有旧注,相传为孔安国所作,实际是托名,这些注文并不出于孔安国之手。

    此处引文见《左传》定公四年(前506),原文“吴”下无“人”字。是年吴国联合蔡国、唐国攻楚,打败楚军,攻入楚国都城郢(今湖北江陵西北),楚昭王逃入云梦泽中,又先后奔郧(今湖北安陆)、奔随(今湖北随县)。次年因越国攻吴,吴国退兵,楚昭王始返回郢都。楚子,指楚昭王(?—前489)。雎(jū),雎水,即今湖北西部沮水。江,即今长江。

    郑伯如楚:指郑简公访问楚国。事在鲁昭公三年(前539)。田:打猎。

    杜预(222—284):字元凯,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。西晋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学者。所撰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,是现存《左传》注解中最早的一种。

    景陵:县名。治今湖北天门。主簿:官名。知县的佐官,掌文书和事务。郭思:疑即北宋末年曾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的郭思。字得之,温县(今属河南)人。曾有著述传世。

    汉沔(miǎn)间:泛指今汉水与长江交汇的地区。古人有时统称“汉水”为“沔水”,有时又称汉水汇入后的长江为“沔水”。

    委:聚。此指水流的汇聚。

    二浙:他书或引作“上淅”,均不可通。疑为“之渐”二字传抄之误。“渐”(jiān)谓渐泽,指低湿之地。

    以往所传《尚书·禹贡》篇记载“云梦土作乂”,本朝太宗皇帝时得古本《尚书》,作“云土梦作乂”,于是指示将现存本《禹贡》篇的这五个字改从古本。我查考现存孔安国的注,谓:“云梦之泽在江南。”这说法是不确实的。据《左传》所载:“吴人攻入郢都……楚昭王涉过雎水,又渡过长江,逃入云泽之中。昭王在泽中寝睡时,有劫盗攻击他,用戈来刺……昭王于是逃奔郧地。”楚昭王自郢都西逃而涉过雎水,那么他出逃时应该是先逃到了长江以南;此后他渡过长江而进入云泽,又从云泽逃奔郧地,郧即现在的安陆州。渡过长江而后至于云泽,进入云泽然后至于郧地,那么云泽必定是在长江以北。《左传》又记载:“郑简公到楚国访问……楚王和他一起在江南的梦泽打猎。”杜预注释说:“楚国的云梦泽,跨长江南北。”《左传》说“江南之梦”,则云泽在江北就是显而易见的了。元丰年间,我从随州取道安陆而到汉口,有个做景陵主簿的郭思,能谈论汉沔地区的古今地理,他也以为在长江以南的是梦泽,在长江以北的是云泽。我用《左传》的记载检验,郭思的说法是可信的。长江以南即今日的公安、石首、建宁等县,长江以北则即玉沙、监利、景陵等县。大抵这一带众多水流的汇聚,以云梦之地最为低下,而长江以南的湿地,在大水消退后要较江北稍高一些,所以说云泽中的土地刚刚露出水面,而梦泽中的土地已开始耕作了。此种记载,应该是古本的文字更为妥当。

    乐律

    卷五和卷六题称“乐律”,原载内容较丰,而卷五有29条,且有一条达两千余字者,卷六则仅有5条。内容大致有这样几项:一是讲解十二律的性质、名称、次序、产生机制和方法、变化模式和规律等;二是讨论一些古曲(如《柘枝曲》、《霓裳羽衣曲》、《广陵散》等)的演变源流及唐宋时代各种乐曲的构成模式和调式等;三是讨论羯鼓、钟镈、磬、羌笛、琴等乐器的形制、制作及演奏等;四是记录、考辨了一些古代善歌者的故事,并论及演唱方法等。这些内容都很专门,大约主要是由作者早年所作的《乐律》、《乐论》二书而来的,故论说颇成系统。这里只节选部分较好懂的条目。

    卷五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承德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